查看: 2231|回复: 0

逃学·暴力倾向的孩子,与他们的妈妈

[复制链接]

5245

主题

5245

帖子

1万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16611
发表于 2014-11-7 11:17:3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约会专家 于 2014-11-10 10:13 编辑



“国中二年级的长子,因为被同学们无视,之后便不再去上课,至今也已经半年了。最近除了吃饭以外,他几乎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。这孩子个性有点神经质,对任何事情都一副提心吊胆的样子,这种个性或许跟我有点相像。他有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弟弟,个性跟哥哥完全相反,开朗乐观,让我获得许多安慰,但是也因为这样我们常常会称赞弟弟,却反而让哥哥个性变得更加阴沉。在此之前,这孩子不管学业成绩或是人际关系都没有出现过问题。我身边也没有可以商量咨询的对象,请问我应该如何是好?”

“现在二十五岁的长子,从国中时期开始便不去学校上课,因为种种理由,最后还是让他进入了高中就读,但他入学之后又故态复萌,想尽办法不去学校,一直躲在自己房间里。从他十七、十八岁左右开始,我跟他爸爸若提醒他时,他竟然对我们暴力相向。过去那么可爱的孩子,竟然把我推倒甚至跨坐在我身上,对我抱以老拳。就算是挨揍了,却因为考虑到“能照顾

这孩子的,也只剩我自己了”,于是一直隐忍下来。小他三岁的妹妹,因为无法忍受这种可怕紧绷的家庭氛围,早早就离家独自生活去了。请问这种情形还有解决的方法吗?”

拒绝上学(登校拒否)这个词汇,大概是三十年前才出现的吧。时至今日,逃学这件事情已经屡见不鲜。逃学之后,接下来往往孩子在家中就会出现暴力倾向与茧居的状况。这样的例子现在仍是很多,已经不能说是稀有的案例。环顾身边,各位的周遭必定有类似案例的家庭,甚至可以说这种个案频发的状况,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。

我至今也看过了许多这种案例。

对于上述两个案例,我必须先指出,他们都已经到达无法单靠家人或是仅在家庭内就可以解决的阶段了。茧居或在家中具暴力倾向这种问题,时间拖越长,便越难解决。光是要让这样的孩子重新回到社会中,工程就已相当浩大。遇到这种状况,请务必及早与专家们商量,并且向外界寻求援助。

这两个案例还有另一个共通点,便是爸爸的影响力极为薄弱。

第二例的家庭,另有一个特征,便是妈妈不信赖上班族的爸爸。当我询问这位妈妈“那爸爸是怎么处理”时,回答只有简单一句“免谈,对那个人说什么都没用”。在长子开始逃学的阶段之前,妈妈就已经认定“对爸爸讲这些话也得不到帮助”。

说起这位爸爸,虽然每天会回家,但表情总是非常阴沉。因为养家是自己的义务,所以得每天回家,得按时支付生活费,除此之外,他没有其它付出,更别说是帮助老婆处理家中事务的意愿。老婆总是对着老公说“总之你就是什么忙也不帮”,慢慢的老公自己也逐渐变成“没错,我真的也帮不了什么忙”的心情。处于这种婚姻状况下的妈妈,最后总会认为“就是因为我跟这种什么忙都帮不上的人结婚,才会遇到这么倒霉的事情”。有错,都是老公的错。长时间下来,便逐渐累积起心中的怨念。

逃学这种事情,现在竟然从小学一、二年级开始便开始了。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状况呢?

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,根本没有逃学这种现象。因为当时大家根本连逃学这个概念都没有。除了去上学之外,没有其它选项,即便有选项我也不知道,因此只有乖乖去上学一途。

现在的孩子们都知道,也都听过逃学、罢课等词汇,而这种信息逐渐由上往下传递,就像哥哥们使用的流行用语一般,逃学也像游戏卡一样,逐渐传染到更年幼的世代。当然在妈妈们之间也会流传这样的信息,在不知不觉之间,妈妈们也会开始想象“这孩子,是不是也想逃学了”。

逃学的发生原因,往往都起源于琐碎的小事。被某些人讨厌了、被霸凌了……等,大都肇因于人际关系的紧张状态。

在学校团体生活中,总是多少会有些人际关系的压力,那么,同样在这些压力之下,选择逃学的孩子与选择继续上学的孩子,他们之间的差异究竟在哪里?

选择逃学,而且逐渐在家中变成带有暴力倾向的孩子,他们的共通特点,便是缺乏自信,而且不限于课业上。特别是低年级的孩童,发生这种状况几乎都与学业无关。大多数的状况都是他们没有培养出最基本的自我肯定感,例如“虽然被某些人讨厌了,但我还是有其它的长处”,这样的自信。

这种孩子的妈妈,与学习状况差的孩子的妈妈,几乎是重叠的族群。这些妈妈们,会拿兄弟来比较,贬抑哥哥的表现,甚至说出“这孩子怎么这么讨厌”等完全不应该说出口的话;或者为了自我救赎、自我安心,过度涉入孩子应该自己处理的事物,反而阻害了孩子正常的成长……等等,因为妈妈的这些言词,击溃了孩子们的自信。但对于自己的孩子为何被击溃,这些妈妈们却从一开始便完全状况外,不自知也不自觉。

本来小学低年级学童拒绝上学,其实不太需要担心,因为孩子们往往瞬间又改变心意,嚷着想要回去上课了。孩童们的心态转换非常迅速,而且经常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,突然又回到正轨继续前进,这样的例子其实并不少见。也就是说,这个年纪并不太有长期拒绝上学的状况。

问题会变得复杂,大概都是从升上高年级之后才开始。例如,这时期孩子说“我不想去学校”,身为妈妈当然听到会非常担心。刚发生时,通常都会劝小孩说“去上课嘛!”,接着命令“你给我去学校!”,之后演变到必须施加压力,强迫孩子去上学。到这个阶段,孩子不去上学,已经提升到相当严重的层级了。

另一方面,妈妈当然会不断揣度,“怎么会说出不想去上学这样的话?”担心是不是在校园中被霸凌或怎么了,而一直问孩子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?”可是即便孩子真的遭到霸凌,他们其实也不会直接明了地全盘托出,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,问这样的问题,反而会伤害到孩子。

这种时候,如果在小孩身上找到被霸凌的伤痕,有些妈妈会立刻冲到学校去要求校方处理。这种处理方式反而只是把事情闹大,孩子们间的人际关系,只要家长们一出头,大概就没什么转圜余地了。这个孩子会逐渐丧失在团体中的立场,在班级上,或者在整个学年之中,逐渐被孤立。因为处理方式不适当,而导致反复性逃学的例子也不少。此时如果让小孩转学,有些案例反而可以开始正常上学。

对孩子而言,从小学进入中学的时期,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转折点。首先,他们的自我意识会改变,不是只认知到自己身高增加一、两公分这种生理变化,而是心理上自觉“我已经是个中学生了”,这种明白自己已经更接近成人一步的特殊感受。

当然他们也会有青春期特有的烦恼,例如身体与性征的问题。这个时期会开始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“没什么吸引力”或“被异性当成笨蛋”等心情。这个年纪因人际关系所产生的压力,是过往所无法比拟的,比如在运动比赛时,被同学责骂“都是因为你比赛才会输掉”,或者出了什么闪失,便会遭到同学严厉的责备。许许多多的变化,都在这个时期发生,到处都有让孩子失去自信的可能性。因此从成为中学生开始,逃学问题相对会变得更加深刻。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破镜重圆公司幸福热线:400 040 1399

Archiver|完美约会 ( 粤ICP备14007357号-3 )

GMT+8, 2025-5-20 07:24 , Processed in 0.040140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